close
        那天去赤土崎公園,
有一株樹木是我與老婆駐足最久, 拍最多照片的『焦點』, 那就是『烏桕』,
如果您
Yahoo 搜尋來找
, 資料還蠻多的, 比如說某某教育網站所說的:



文名稱為Chinese
tallow-tree,我們就可以知道它是可以提供「脂肪」的樹。





烏桕原產中國大陸,大概隨先民渡台墾植而引進台灣,烏 桕的菱形葉,富有四季變化,從春天的嫩綠到夏季的鮮綠,深秋的紅橙,還具有長葉柄,好像深海魟魚,美麗極了。




桕是日據時的高經濟作物全身是寶


葉:1.搗碎壓汁內服,治毒蛇傷《藥用植物學》。



2.作黑色染料。



種子:1.白色假種皮的臘質,稱「臼蠟」,生產硬脂酸和油酸原料,可以製造蠟燭和肥皂(有三粒)。



   2.核仁榨出的清油稱「木油」為黃色液體,可做燈油,也可製油漆、機械滑潤油。



   3.油粕可做肥料。



種仁:磨成粉後再調和麵粉,也能製成食品。



樹皮:可製香,輕軟而細密,加工後,性質良好。



木材:可做成傢俱、櫥櫃、器物、雕刻、陀螺等。



根皮:入藥,治吸血蟲病。




        又如維基百科所說的:




烏桕,可作烏臼鴉臼。俗稱木蠟樹樁仔瓊仔等,起源於遠東一帶,在中國大陸臺灣日本因經濟效益大,而有廣泛栽植。



中國將烏桕視為經濟作物而栽植已有千年歷史,主要因其種子外部含,可為蠟燭。種子本身含油,可食用或作肥皂原料。而葉部亦可為中藥,民間有治蛇毒、消腹水的傳說。


烏桕昔日的經濟效益,今日多已不重要。但由於秋季葉片能變色,目前常作為觀賞植物,在行道樹尤為常見。另外,烏桕木材密緻,易於加工,為傢具及雕刻良品。


落葉喬木,樹皮為黑色有縱裂。葉片呈菱形狀,秋季時會轉為、深綠或釉綠等色,甚至有可能一葉數色。


烏桕花蕊為黃綠色細穗狀,在春季時吐出。蒴果則為綠色球形,成熟時漸為黑色,並裂開為3瓣。種子則近圓形,外被白蠟質假種皮。




       
很喜歡這種會隨著季節不同而改變顏色的樹, 這很有到日本看紅葉的感覺,
雖然今年因為景氣不好, 沒辦法承諾老婆, 每年至少一個國家旅遊的理想, 但當我們在赤土崎公園看到這樹時,
我們已經很陶醉其中了!    雖然人在新竹, 我們可以去想像, 我們在國外旅遊的快樂......



        就像新竹的日出般,
處處留意皆學問, 時時注意是風景, 在新竹, 我們還是可以享受『國際級』的景色, 不用搭機出國, 不需要車馬勞頓,
這些就在我們身邊, 美麗的畫面就在我們眼前......



 




        感謝您長期對足刻(ㄎㄜ)--竹科的支持,
如果您喜歡以上的文章, 有空的話, 請點閱一下右邊的 BlogAD 部落格廣告, 給予
小弟一些鼓勵, 謝謝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f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