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過鐵道旅人,
也寫過行在竹科的專輯,
更寫過古蹟在竹科的特別報導,
卻都忽略了常常會去的火車站, 南來北往都要搭車的地方, 新竹市的門戶, 風城的地標, 新竹火車站......




 


       
1886年台灣省,劉銘傳基於海防、開發與運輸之需要,經於1887年向清廷奏准建設台灣鐵路。
1893年基隆-新竹鐵路竣工,新竹車站設立於枕頭山腳下。明治初期,日鐵道隊有鑒於清朝期間所建造
的鐵路蜿蜒蛇行,開始修改舊有的路線,新竹車站於此時稱為新竹停車場,是一處簡易的木造車站。
1908年新的鐵路通車,新的車站(新竹驛)於1913年完工,即今日所見新竹火車站。

 


 

  新竹車站設計者是當初任職於總督府鐵道部松崎萬長,建築樣式融合了部分巴洛克建築樣式的風味,
加上陡斜的複折式屋頂與老虎窗,同時在柱體,牆壁轉角與開口部四周等結構應力集中的地方,
加強石造的結實感,使得整體建築物呈現繁複卻不失莊重,嚴肅卻又不失親和的建築風味來。 設計者的巧思,使火車站成為新竹的門戶與都市的地標。





 


以上文字來源:   

新竹市政府官方網站


以下文字來源:   

台灣鐵路管理局官方網站


























清光緒十二(1886)年,台灣巡撫劉銘傳氏,鑒於島內交通不便及鐵路對國防與經濟發展之重要,奏准清廷興建台北至新竹間鐵路,遂於光緒十三(1887)年開始動工,光緒十九年(1893年)完工通車,同年11月開始營業,當時每日行車次數僅有6次,旅客人數每日平均約400人。位於今憲兵隊附近(公園里東大路邊)的新竹火車站票房是最早的新竹站,日本據台之初曾因戰時而暫停營業,到光緒卄二年(1896年)7月5日恢復通車,站址遷移至今東大路與鐵道交叉處北側,亦即今日的貨運站附近,日據時代稱之為『新竹驛』,站房面積僅44坪,十分簡陋,但卻仍是台灣鐵路的大站。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區塊標題項目符號圖示





現有站房完成於大正二年(1913年)3月31日,是台灣西部縱貫線上現存日治時代『長老級』的火車站,由日人松口崎萬長設計,和台灣總督府、台北新公園內博物館都屬於同期的巴洛克式風格的西式建築,外觀上最大的特色是有座兩段式傾斜度大的屋頂,搭配一座盔甲式有四個方向的鐘塔及比例修長的拱圈門廊,內部有文藝復興時代的浮雕裝飾,造型優美典雅兼具歷史與藝術價值,是新竹市的地標及特殊的都市景觀,也是台灣近代交通的重要見證;87年3月5日經「台灣省古蹟評鑑審議會議」決議列為二級古蹟,復於87年6月23日經省府公告指定為省定古蹟,範圍包含車站本體及與車站本體同寬之第一月台。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區塊標題項目符號圖示










 
 


昭和三年(1928年)增建右側辦公室,二次大戰期間曾遭盟軍轟炸部分毀損,民國38年初才整建完成。

民國55年為因應本線、支線貨運量激增與調車業務日趨繁忙暨配合台灣肥料公司新竹場擴建後之運輸需要,擴建貨運站;民國58年6月完成起用,客貨運業務正式分開,以迄於今。

本站於民國87年由內政部列為二級古蹟,於民國89年10月12日鑒於站房老舊,年久失修,由內政部編列預算,新竹市政府發包整修,於民國90年11月30日竣工。

 




        火車站前還有個站前廣場,
是假日休閒的好地方, 常常有藝文表演, 可別錯過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fus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